
联系人
王经理

电话
13602122631

手机
13602122631

309591418

邮箱
1442417301@qq.com

地址
天津市、北京市、河北省
您当前的位置: 兰生园公墓首页 > 新闻资讯 > 国外“活人葬礼”成潮流:比死更可怕的,是你从未痛快地活过
2023-04-26 08:30:55
国外“活人葬礼”成潮流:比死更可怕的,是你从未痛快地活过
所有与死亡有关的东西,甚至是数字“4”,都被认为是不吉利的,以免避而不及。
但相反,外国人开始打破这个禁忌话题,甚至提前为自己举行葬礼。
因为他们认为死亡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,在死亡的那一刻,他们发现自己从来没有过得很好。
生日那天,我参加了自己的葬礼
在英国和美国,葬礼的概念开始悄然改变,不仅以欢乐派对的形式举行葬礼,而且活着的人也开始提前为自己举行葬礼。
威廉来自英国,从事传统葬礼30多年,现正准备推出活人葬礼项目。
他说,根据他多年的工作经验,死者的亲友在葬礼上说的话往往非常感人。
但是,当他问他们:“你会在死者生前说这些话吗?”
通常的答案是,不是。
所以他想,那为什么在人死前不能举行葬礼呢?
让死者在离开前听到亲朋好友的真实心声。
赫布在他40岁生日那天参加了他的葬礼。
赫布是“死亡晚餐”项目的创始人。他鼓励人们在晚餐时轻松讨论死亡,所以他被朋友戏称为“死亡先生”。
在他40岁生日那天,赫布的朋友们决定为赫布举行一个独特的生日派对。
一开始,他们只是想搞笑,而不是认真的。
但随着葬礼筹划工作的进展,很快就变得严肃起来。
“葬礼”那天,赫布白衬衫素裹,躺在一个为他量身定做的无盖棺材里。
他要在棺材里躺三个小时。然后,护棺人抬起棺材,放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。房间里只点了一根蜡烛。
虽然赫布的一位女性朋友知道这不是真的,但当她看到赫布躺在棺材里时,她忍不住哭了起来。
朋友们开始致悼词。其中一位朋友说:“我担心你永远不会知道我有多爱你。”
赫布15岁的女儿是后一个致悼词。
“她把手放在我身上,发表了感人的悼词。在悼词中,她表达了对我的爱,我作为一个父亲对她意味着什么。每个人都哭了。”
通过“死”,赫布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。
他觉得自己知道如何改善人际关系,并在过去40年里修复了一些错误,就像他有机会重新开始他的生活一样。
事实上,死亡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,在死亡的那一刻,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么。
有很多话没有时间说,有很多爱还在心里。
内心相爱却言不由衷的人,因为一方的离去,永远失去了和解的机会。
趁着健康,他们生前正在整理
与英美类似,近年来日本流行“生前整理”。
所谓生前整理,就是利用自己的健康,整理好自己现有的物品,妥善安排好身后的墓地。
在日本,还有专门的生前整理指导员,帮助老人进行生前整理,或者举办讲座,向老人宣传生前整理。
日本的整理团队曾接到“生前整理”的委托。
83岁的吉田老太太,因为家里要搬进护理床,需要整理清空物品,释放家里的空间,让生活更轻松。
原本要压垮的书架,乍一看就是生活隐患。
工作人员和吉田老太太一起整理后,把重书放在下端,避免了倒塌的风险。
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,吉田老太太清理了350公斤的衣服,衣服按季节和类别整齐地存放。
在整理的过程中,她找到了埋在角落里的画,看着过去的画,她又重新点燃了兴趣,又一次提起了画笔。
生前整理,不说无视生命,做好结束生命的准备。
事实上,梳理当下的生活,迎接更美好的未来。
在一集精彩的会议上,嘉宾丁瑞说,他做了一段时间的临终关怀工作。
他发现,当亲戚们对待那些病重濒死的人时,他们会把撒谎当作善意,总是欺骗他们:你会好的,没关系,没关系。
这样做,看似温柔,实则剥夺了患者享受生命后时光的机会。
临终病人成了世界上孤独的人,他可能有很多问题,但没有人听,也没有人回答。
过去,我们说:“好死不如赖活。”
现在,有很多人同意:“赖活,不如好死。”
著名的台湾主持人傅达仁是亚洲第一个执行安乐死的人。
晚年患胰腺癌的他,不想再睁开眼睛是药物的生活,他花了65万新台币,去瑞士,主动求死。
他还曝光了自己安乐死的全过程。
面对镜头,他微笑着向世界举杯:“再见。”
在遗言中,傅达仁说人,活着,应该“年轻时奋斗向前,年老时快乐再见”。
他更豁达地安慰家人:如果你心里有我,死亡就不是离别。
如果说,微笑如花,努力成长,那就是生命之初的样子。
像傅达仁这样清醒体面地离开,就是生命告别应有的样子。
不幸的是,许多人既没有幸福地生活,也没有体面地死去。
只有面对死亡,我们才能活得更好
人类代代寻找生命的意义,也许死亡就是答案。
正是因为有了终点,人们才会在到达终点之前不懈努力,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。
“苹果教父”乔布斯说,记住你要死了,你可以选择有意义的生活。
乔布斯曾在一次演讲中说,早上,他会问自己:“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第二天,你会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吗?””
如果答案连续几天被否定,他将重新考虑自己未来的方向。
乔布斯通过把每一天都当作后一天生活,在56年有限的生活中过着美好的生活。
一个人,如何对待生命,将如何对待死亡。
对生命的懦弱,造成对死亡的恐惧。
心理学家欧文·亚隆联系了一个晚期癌症患者群体。
团员们沮丧无助,直到一名女性成员站出来。
她说:“我已经决定了。毕竟,我仍然可以做一些事情。我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如何死亡的好榜样。通过我自己的勇气和尊严,我可以为我的孩子和朋友树立一个好榜样。”
与亲人长谈,解决彼此的误解和麻烦;将人生计划从以年为单位,转变为以天为单位。
他们决定不再考虑什么时候死,而是考虑明天如何生活。
欧文·亚隆认为,对死亡的恐惧往往与虚度生命的感觉密切相关。
你活得越少,对死亡的恐惧就越强烈;
你越不能充分体验生活,你就越害怕死亡。
过好每一天,就是长寿;不留遗憾,不怕死。
国外“活人葬礼”成潮流:比死更可怕的,是你从未痛快地活过
没有人知道是否真的有“来世”。
但至少我们要善待这个世界的每一天,做你想做的事,爱值得爱的人,才能不辜负美好的时光。
——摘自“原创:小助手整理生活”
-天津公墓网
王经理
13602122631
13602122631
309591418
1442417301@qq.com
天津市、北京市、河北省